“目前,市场确实存在分歧。”近日,一位资深证券业高管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交流时表示,市场逻辑和监管逻辑需不断协调,因为政策选择与市场有偏差就会出现副作用。
“但不用急,看清再出手,才能有好的效果。政策不急于一个连着一个出台或临时修改,有时候要有勇气让‘子弹飞一会儿’,不因市场短期波动而中止既定方向。”上述高管言谈中对于监管定力颇为期待。
刘士余在2016年2月20日正式上任证监会主席一职,如今已经过去479天,即将满500天。
而这一期间,刘士余监管核心理念在2017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表述最具有代表性,即“六”稳和“六”进。
在经历过股市异常波动后市场担忧政策过于保守、一味强调稳定的时刻后,“进”终于重新成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关键词之一;而一系列以稳健发展为基础的改革也由此展开。
事实上“稳”与“进”两字在当下监管政策论战的时点下也颇具解读意味。
上述证券业高管认为,市场的深层次问题有待全息扫描,梳理主线,这不仅需要顶层设计还有赖于底层建设。可以说,如今的监管新共识正是在“稳”与“进”之间寻求平衡。
乱象频发
我们先将视野拉回至刘士余上任之初。
上任后一次在国新办参加新闻发布会时的发言,刘士余讲到:“我到证监会工作后,对资本市场花了较长时间了解各种乱象,开了眼界了,也是很受震惊。看到这些乱象,就找比较简单贴切的大家都能懂的词把每个乱象贴上标签。”
纵观太多问题和乱象,究其核心问题,最终又都落到了IPO提速和并购重组收紧,和减持新规上来。事实上,这也是此次政策论战的三项核心焦点。
以减持为例,尽管2016年1月初证监会再次修改了减持的政策。但这依旧无法阻挡包括大股东在内重要股东的减持乱象。
重要股东的巨额减持、快速减持、顶格减持、清仓式减持、变脸减持等现象就在股市交替上演,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股东和相关主体利用“高送转”推高股价配合减持,以及利用大宗交易规则空白过桥减持等行为时有发生。在并购重组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便数次在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市场上存在投机“炒壳”的顽疾,以及“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的问题。
而IPO的问题熟悉又具有新环境下的无奈。股市剧烈波动后,根据历史惯例,距离上次暂停重启不足两年的情况下,2015年7月IPO再次被实质性按下暂停键。
因此,在股市剧烈波动后的数月中,再无新股发行。尽管,此次暂停在当年11月随即重启,但二级市场的风声鹤唳依旧没有消弭,很长一段时间内,IPO发行的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正常需要。也正是在这一期间,“炒壳”以及“忽悠式”重组等乱象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