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年12月份美联储启动加息时,有人向全球市场宣称美联储下次加息极有可能是在一年之后,那多半会被当作蹩脚的笑话置之不理。不过,在上周美联储结束9月份议息会议之后,这个笑话极有可能变成现实。
9月21日,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25%至0.5%不变。这是个毫无意外的决定——在本次会议之前,由于多项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市场普遍认为维持利率不变是大概率事件。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内,美联储还有11月份和12月份两次货币政策例会。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11月份的会议由于离美国大选太近,贸然加息可能引起动荡,因“政治不正确”而可能性不大,12月份加息概率则大幅上升。
在“用嘴加息”引导市场近一年之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信用已经受到全球市场的普遍质疑。因此,对美联储下一步的政策取向作出判断之前,有几个因素需要仔细考虑。
首先,美联储加息不是为了处理已有的问题,而是为可能出现的问题留出更多处理余地。美联储反复提及的加息参考经济指标,只是其政策指引的理由而非真正原因。严格来说,按照教科书的标准,美国经济目前的状态是不适合加息这种政策操作的。就在9月2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甚至大幅下调了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从今年6月份的1.8%降至1.4%。在全球增长放缓而美国又无力通过国内改革来形成新动力的情况下,加息可以强化美元升值预期,带动全球资金回流美国,也可以使美联储尽快摆脱低利率,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其次,尽管美联储主席耶伦面对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指责极力澄清,但是仍有一种意见认为,美联储9月份不加息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美国大选影响。有分析认为,一个民主党的美联储主席是不可能为共和党候选人制造机会的。有趣的是,这种观点实际上默认了美联储此时升息会给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带来冲击这个前提。
此外,美联储“用嘴加息”套路越来越让人厌倦,政策信用也不断受到质疑。在这种局面下,采取某种措施将是美联储在年内不得不考虑的政策选项。只不过,随着美国大选的临近,以及近期看淡美国经济前景的声音不断加强,真要再出点啥“幺蛾子”,就够让美联储“喝一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