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7日刊登题为《中国在确保粮食供应方面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政治稳定》的报道称,英智库报告说,与包括韩国、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等富裕国家在内的其他粮食进口国比,中国在降低粮食贸易风险方面要积极主动得多,它对海外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并使供应线路多样化。
该报告评估了全球粮食供应链中的14个瓶颈(比如气候变化)对数十个粮食进口大国及地区构成的风险。
报告称,粮食安全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对维护国内政治稳定而言意义重大。比如,在2007年至2008年间的全球粮食价格危机期间,就有61个国家发生了抗议活动、23个国家发生了骚乱。
报告作者、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劳拉·韦尔斯利说,导致十多个政权倒台的一系列抗议活动突显了粮食安全对国内政治的战略重要意义,尽管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导致了起义。
报告说,粮食进口国暴露在阻碍粮食供应的瓶颈的风险下,粮食进口国面临的风险取决于该国需要从瓶颈通过的进口粮食所占的份额,以及该国避开这些瓶颈的能力。
报道称,比如,尽管中国谷物和化肥进口量的近87%在运输中都要通过至少一处海上瓶颈,但只有4%必须取道这些瓶颈而别无其他路线可选。
韩国和日本等国则严重依赖不超过三处瓶颈,它们被列入最易受海上瓶颈堵塞影响的20个国家之列。
该报告说,中国目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不断增加,这令其易于受到粮食安全风险的影响。但是,中国在确保全球粮食供应方面比其他进口国作出了更多的努力。国有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交易者之一。它重点致力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同时谋求在北美、南美和黑海等产粮区收购储存和出口的基础设施。
报道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所开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同样将减少粮食供应瓶颈构成的风险。
此外,中国也在实施谷物供应自给自足的政策,并把大多数农业进口产品作为家畜而不是人员的食品,因此不像别国那样容易受到瓶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