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贸通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西安电缆事件过后,工商总局“叫停”地方政府商标评选认定

   2017-07-05 1190
核心提示:  记得小编以前曝光了国昆仑电缆事件,谈论过空壳公司事件,当时小编被喷了,今天这篇文章表明,政府将对空壳公司进行监管。另
   记得小编以前曝光了国昆仑电缆事件,谈论过空壳公司事件,当时小编被喷了,今天这篇文章表明,政府将对空壳公司进行监管。另外小编也提醒下大家,一个是注册公司容易,但是注销难,另外就是从1号开始发票要带税号了,希望大家注意一下。
 
  另外就是请大家注意一下,废铜与电铜价差已扩大到5400元,前两天有人说同样国标的全检的,为什么也有差价,问题就是出在这里了,如果两者比较大家就可以看来差别了。至于使用差异,请懂行的朋友帮忙留言一下,小编从物理的角度看,还是电解铜好。
 
  针对长期以来,驰名商标概念被严重“异化”,著名商标、知名商标被当成一种荣誉,由地方政府评选认定的错误做法,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叫停”。
 
  今天,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法制日报》记者获悉,在西安“电缆事件”发生后,国家工商总局已要求,规范驰名商标、暂停著名和知名商标认定。
 
  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当天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企业作为商标品牌建设的主体作用,使市场和消费者成为品牌价值的最终裁判者,改革政府评选认定的传统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张茅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政府不为企业背书”。
 
  政府评选商标面临巨大越位风险
 
  会议当天,最新一期《工商行政管理》——一本由国家工商总局主管的期刊,被分发给与会的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局局长手中。
 
  在这本期刊中,开篇文章即是张茅局长的《提高认识澄清误区,积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
 
  文章中,张茅明确指出,驰名商标是商标保护的法律概念,不是一种荣誉和商业宣传概念。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仍将驰名商标作为荣誉、信誉来宣传,甚至下达任务定指标,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与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宗旨相违背。
 
  张茅进一步强调,“政府评选认定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方式,面临着政府 越位 的巨大风险。”
 
  他指出,这种风险具体表现在:
 
  一是政府“越位”影响政府公信力。一个商标品牌是否著名,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由政府组织评选认定,是用政府公信力、政府信誉为个别企业担保背书。运用行政权力介入微观经济事务,使政府承担了产品质量问题的无限责任,也存在着寻租的风险。
 
  二是政府选择性的支持扭曲了市场公平竞争。许多地方政府不仅评选著名商标、知名商标,还给予大量优惠政策,使企业产品获得进入市场的特殊通行证,这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
 
  三是政府替代市场的评定误导消费者的选择。广大消费者和商家因为有政府的信用背书,往往将著名、知名商标作为选择的重要依据。这对消费者形成极大的误导,甚至使一些不法企业利用政府信用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带来严重的社会风险。
 
  执法信息“不公开”效果等于零
 
  除了不应评选认定商标外,政府也不应“选择”企业信用。
 
  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国务院明确的改革任务。在此方面,工商总局公布了随机事项抽查清单,将12类40项工商检查事项全部纳入,100%实施随机抽查,以此提高监管的规范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有效改变过去“想查谁就查谁” “想怎么查就怎么查”的随意监管方式,从而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减轻企业负担。
 
  张茅强调,“双随机、一公开”是监管理念、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真正体现随机的内涵,“不是信用好的、抽查过的,就不再抽查,避免人为选择”,他说。
 
  张茅要求,在双随机的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方法,对群众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发现、转办交办或工商部门通过其他手段掌握的违法违规线索、案件等,依职权开展核查和处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明确政府部门监管职责的法律边界,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政府监管的责任。
 
  张茅特别强调:“要注重公开透明,强化执法信息公开化,把市场监管放在阳光下运行。”他透露,有些地区出现了“应公开”与“已公开”不一致甚至相差悬殊的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应公开”为5000多件,而已公开竟只有7件。
 
  对于这种现象,张茅表示,很担心案件处理出现“体外循环”,也许是受到地方保护的影响,也许有其他原因,但如果不公开,这种监管的效果就等于零。
 
  营商环境排名3年提高18位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商事制度改革3年多来,从“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再到“多证合一”,每年都有新部署,每年都有新突破,一系列改革举措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显著改善了我国的营商环境。
 
  张茅介绍,从2013年度到2016年度,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每年提高6位,这几年共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大幅上升31位。
 
  而新设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也成为推动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改革前,2013年平均每天新设企业0.69万户,2016年是1.5万户,今年前5个月平均每天1.56万户。
 
  张茅透露,对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国内外媒体予以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对商事制度改革作出了23次重要批示,强调商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最近,日本媒体也称赞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措施,打造了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提到如“商事制度改革”及“多证合一”改革已带来全社会创新热情。
 
  近日,经合组织《G20结构性改革进展的技术性评估报告》认为,中国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提到通过“三证合一”“一站式”监督等“放管服”改革措施减少了行业准入壁垒,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率。
 
  “空壳公司”是因监管落实不到位
 
  在充分肯定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张茅也坦陈,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比如,有些方面反映,改革节奏快,落实操作难;放开放活快,后续监管难;改革创新快,新旧衔接难;工商改革快、协同推进难;部门要求快,基层落实难,等等。
 
  张茅指出,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是正常的。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放开市场准入的同时,出现一些空壳公司、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问题,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特别是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问题和影响。
 
  张茅强调,事实上,这些问题不是改革的结果,不是降低门槛、放开放活的结果,而是事中事后监管没跟上,“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没有很好落实的结果。
 
  张茅指出,总结这些年改革经验,之所以改革推进快、成效好,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积极主动改革、勇于自我革命。目前,商事制度改革,已经从工商自身的改革,拓展为部门之间的联动改革。改革的任务不断深化,改革的范围不断拓展,改革的难度不断加大。无论是推动证照整合、削减前置后置审批,还是跨部门联查,都会面临更多的统筹协调工作。
 
  “对此,我们要客观认识,积极作为,努力担当,克服畏难情绪。同时,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积极总结实践经验,加强改革总体方案和制度设计,提高各项工作的前瞻性,以更好地指导改革实践。”他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zi-maoqu.com/news/show-8135.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更多>同类头条直达
  • 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头条直达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4928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