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国家标准委、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主办的标准化服务业发展推进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标准服务“双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等问题献计献策。
市场初具雏形
景区停车场修建得是否合理?指示标牌是否设立到位?厕所等硬件设施是否完善?……这些都将纳入高标准旅游景区考评当中。为确保技术相互衔接、管理协调一致,越来越多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武汉华标旅科技有限公司标准化总监王哲介绍,他们以打造全域旅游“标准化咨询+软件服务+系统集成+平台运维”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主线,结合旅游景区运营应用场景,开发出一系列景区管理软件产品,已为6个省的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标准体系建设服务。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标准化服务需求无处不在。“全球领先企业不再只通过高端技术和工艺占领市场,同时也依靠制定标准和规则引领企业发展。”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指出,以物流服务业为例,关键技术应用开发需要以现代化仓储技术标准、联运转运技术标准、物联网技术标准等为载体。
乔智创新(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陈雪莲认为,标准化可以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针对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智能控制项目存在的信号、管理、制式不统一问题,该公司运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包括信号互通、装备互联以及管理协同等。“我们综合了20多项标准,为轨道交通智能控制产业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促成装备升级。”陈雪莲说。
应用走向纵深
“当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时,发达国家的民间标准化组织能更快速高效地制定与专利相结合的标准,形成新的竞争压力。”中关村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孙育宁表示,发展具有活力与多样性的民间标准化组织和企业是大势所趋,标准化服务业的上升空间还很大。
孙育宁举例说,中兴、华为等企业之所以成功突围,恰恰因为一系列强制性标准的建立,通过标准化的产品提升了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有当消费者认可并遵循技术标准,才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用市场化手段带动标准化服务业向纵深发展。”
不过,目前标准化服务业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手段仍亟待完善。“为什么企业总是容易忽视标准?国内很多技术标准都是建议性的,不具备强制性,容易使企业走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算了’的误区。”孙育宁说,这意味着参与制定标准的企业在落地环节缺乏政策保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服务的积极性。
“中小微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仍需加强标准化意识,不断夯实技术标准化能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刘洪生说,企业需要通过参与高层次标准化活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标准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要帮助企业将标准化意识落地,实现产业全链条的标准化服务”。
服务渐成规模
“目前,国家明确了对标准化服务业的支持政策,标准化服务业已纳入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从事标准化服务的企业将有机会得到税收等方面优惠。”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主任杨泽世表示,国家标准委正研究下达第二批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同时积极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引领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向社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企业创新技术市场化、产业化。
国家标准委服务业标准部副主任柳成洋还透露,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编制的《关于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有望年底印发。同时,与人民银行联合推进的标准融资征信工作已成功在成都高新区落地。
“标准化服务业未来将努力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包括标准内容编写、技术指标比对、标准实施咨询,以及用标准化手段再造管理流程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柳成洋说,建立国内外标准化智库、培养标准化复合型人才、支持标准化事务所的灵活发展,积极对接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标准化服务业走出去,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好的标准化技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