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窃窃私语声中,一位老年人率先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在答题板上填写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围观群众们看着他的答案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然而,随着一边的食品安全志愿者逐题公布正确答案后,现场沸腾了,居民们忍不住大声讨论起来:“怎么可能,小龙虾要煮30分钟吗,那么久!”“有胃病的要少吃紫菜?谁说的?“方便面里居然没有防腐剂?不会吧!”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观察,在“食安总动员”社区行活动持续的两个半小时中,有一多半的居民认为“食品监管部门对市售食品可以免检”,有部分以老年人为主的居民认为“小龙虾烹饪20分钟即可食用”,而在“方便面到底是否含有防腐剂”这道问题上,答题者的“折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健康和膳食营养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从前对于“吃得饱”的要求,早已提升至“吃得好”。但从普通社区居民们对于日常生活中食品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不难看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为匮乏的状态,即使比较关注这方面信息的民众,也可能因道听途说或者接收了错误的信息而导致缺乏科学性。
“过去的新闻环境主要靠体制内的媒体,而这些年全民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发声。在这样一个新的媒体环境中,各种思想、各种知识层出不穷,加剧了大家对不实知识的传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燕辉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要求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而有关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普及则是达成社会共治的智力基础和认识前提。因此,为了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和不实信息的前面,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普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中央要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中心、中国经济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联合举办由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独家支持的“2017-第三届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希望通过政府、机构、专家、媒体、企业等多方力量的整合,向大学生群体乃至全社会公众传递食品安全知识、推广食品安全理念。
本次大赛的“食安总动员”落地活动除了在校园中举办以外,还走入了毗邻大学的社区,希望通过学生志愿者的助力,将食品安全和健康营养等知识送到居民群众的身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知识是清风,能够荡涤蒙昧;知识也是武器,能够粉碎谣言。”燕辉在“食安总动员”华中农业大学站的活动中指出,科普是学习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科学知识传播中最重要的途径。
“我们通过公益大赛和讲座的各种形式,让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能够走进校园,从动员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到影响整个社会,用科普来弘扬真理、用知识来助力社会共治,用行动来铲除动摇食品谣言生长的土壤,来净化食品安全世界的网络空间。”燕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