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24日,2017年城商行年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城商行资产规模28.2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虽然仍远超同期银行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增速15.8%,但比2015年25.44%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
今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上海银行2016年总资产规模增速还高达21.13%,至今年三季度末增速仅为0.26%;贵阳银行2016年总资产规模增速为56.28%,今年三季度末增速降至16.31%;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和江苏银行总资产规模在前三季度增幅也都跌落至个位数,增速下降在7-25个百分点。
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速的锐减与同业业务收缩有不小关系。早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从2013年中“钱荒”爆发之后,对于信用风险的警惕以及同业业务的诱惑交织在一起,很多城商行也不再将富余的存款资源投入不确定性较高的贷款市场中,而是选择信用等级更高的全国性银行作为交易对手。至2016年末,不少城商行金融投资占据总资产的比重平均超过五成,甚至有的城商行同业业务收入占比超过了贷款收入。但近两年同业业务监管已经趋严,叠加2017年整治“三套利”等乱象,城商行的这一逆势扩张之路恐怕将难以为继。
从2017年城商行财报来看,不少银行前三季度同业业务规模比年初有明显减少,例如宁波银行三季度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333.28亿元,比年初减少25.25%;北京银行三季度末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比年初减少43.92%,主要原因即优化资产结构,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减少。
事实上,在2016年城商行年会上,银监会前主席尚福林就指出,城商行要尽快扭转投资超过贷款、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的局面。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也曾提到,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超过其稳定负债的能力,不得不过度依赖同业负债,隐藏的风险不容小觑。
今年一季度开始,央行将商业银行表外理财资产增速纳入广义信贷增速考核,以约束银行表外资产的扩张速度,这构成央行宏观审慎管理评估体系(MPA)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虹含分析称,表外理财纳入到广义信贷的考核当中,会对城商行风险资产、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这些问题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限制资产规模的扩张。
针对同业业务的监管政策还在陆续落地。今年8月,央行明确,2018年一季度起,部分银行同业存单将纳入MPA考核。业内认为,未来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必然会面临缩减,而此前作为发行主力军的中小银行将最为受伤。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目前来看,在央行对同业存单的强监管下,缺资金的小银行受到影响会相对更明显。而在张晓慧看来,机构资产过快扩张势头受到较大的MPA约束,也正是宏观审慎政策发挥作用的表现。